范苑声的故园情

文章来源: 校友    发布时间: 2013-03-11 10:16:56    浏览量: 5174

  
  

       在潜山县野寨中学的一角坐落着范园,野寨中学创办人、民国元老范苑声和其夫人、世界桂冠诗人李国彝,即长眠于此。早年他们或从政为官,或治学育人,曾飘泊台湾和海外,但最终魂归故里,融入家乡,实现叶落归根的夙愿。"天柱秋色老,范园日影新;野中书声长,微云潜山情。"这是他们的儿子、三冠才子范光陵在范园吟出的诗句。
       范苑声(1901———1990),字抒棠,潜山槎水镇人。修业于北平大学,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获经济学士学位,任明治大学研究员。早年追随孙中山多次参加反日反帝活动。回国后执教于北平师大及民国大学,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国防最高会议秘书兼经济委员、中央立法委员、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召集人等职。大陆解放前夕去台,任终身立法委员。著有《民生主义经济政策之理论体系》、《农民的新生活》、《中国土地制度沿革史》、《中国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等作。
       范苑声先生生前有三个“梦”:一是开发梦,让家乡名山天柱山成为世界品牌;二是教育强国梦,建学校培养青年才俊;三是团聚梦,盼望两岸统一人民团聚。
       1941至1947年,范苑声任安徽省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为表彰国民革命军176师的抗日功绩,弘扬爱国精神启迪后人,他倡议修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并于1943年在此创办私立景忠中学(今野寨中学),亲任董事长兼校长。购置学用田400亩、商店5家,以供维持公墓和学校所需。如今校内左边的一处山冈上,苍松翠柏掩映着浩然亭、忠烈祠和烈士公墓,985位抗日阵亡将士便安息在此。公墓碑名为国民党桂系政要白崇熹将军所题。
       范苑声先生热爱天柱山。“万岳归宗”四个气势雄浑、引入注目的大字,镌刻在天柱山西关寨小心坡的石壁上。这便是范先生1942年夏亲笔所书。他于1942年担任天柱山开发委员会主任委员,修成从野寨到良药坪的环山马路。他多次登山,称赞天柱山“风景奇胜,有温泉,有古迹,有寺庙,有蕴藏物产,可谓千峰叶翠,绮丽清幽。”入台后,依然惦念天柱山,多次书录当年登山旧作,借以移情寄思。“皖公高出万山巅,此日登临势耸然。一柱擎天惊虎啸,群峰影岳浑龙眼。仙人桥畔迥孤鹤,良药坪前试酒泉。南岳云烟收眼底,移神逸事话当年。”当欣闻天柱山获批国家风景名胜区,当年遗憾不再,他万分欣慰。“家乡经济建设,面目全新,令人惊喜!天柱山开发成崭新面貌,踏进国际观光区,尤使声心向往之,真可谓达成声之愿望也。”在给亲友信中,先生这样表露心迹。
       晚年范先生以读书、习字、作诗排遣时光,并研究佛学。他说,闲时乐以书法“消磨时间,几乎成癖”。在90高龄时,刊印《怀恩书法纪念集》,撷录书法作品188幅,序曰“旨在追念亲恩,写字抒怀。”他书写李白《长相思》句:“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以及唐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附注小字:“说什么有家不得归,难道在当年就含射众人?今天变态环境,杜鹃哪杜鹃,再不要在耳边啼哽,还是归去吧。”
       范先生深怀乡土观念,久别故园,郁郁乡愁浓如酒。在他主修的台湾《潜山县志续编·序》中有言:“未能回乡,先见乡人,亦为憾事,饮水恩源,叶落归根,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皖山苍苍,潜水泱泱,隔海西顾,低徊彷徨……”对故乡山水之恋,对故土人情之亲,游子的失意之惑,如床前明月之光,叫他彻夜难眠,点点滴滴在心头。
       范先生爱乡更爱国,在给大陆亲友信中云:“回国观光,与乡亲父老青年子弟团聚,是声一贯仰望,弟个人已风烛残年,经已分嘱海内外儿女,绝不能忘本,尽量提高爱乡爱国观念……”“国家统一之时,就是我们欢呼团聚之日,余日望之。”先生年至耄耋,赤诚之心未改,带着这一有待实现的愿望抱憾九泉,令人感慨。

(作者储北平:笔名天柱樵夫,现任潜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文字:储北平图片:
编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