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满诗城,年会赏花香

文章来源: 教科室    发布时间: 2013-12-05 14:27:42    浏览量: 4121
——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
暨安徽省优秀语文教师成长研讨会汇报
      11月22——24日,我到马鞍山参加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安徽省优秀语文教师成长研讨会,会议由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主办,省中语会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协办,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承办。
     与会期间听了4场专家报告、6节同课异构的语文课,参与了1场有关教学法的自由讨论。
一、四场专家报告
     专家分别是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省教科院文科一室主任杨桦老师,马鞍山二中副校长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正高级教师郭惠宇老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国家级骨干教师第二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组长特级教师邓彤老师。安师大文学院教授、省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会长何更生老师。他们就语文教师专业化及优秀语文教师成长分别做了专题报告。
      杨桦老师的报告题为《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碎片化”思考》。她站在安徽省语文教育教学的高度,在报告中分析了当下语文教学的尴尬——缺少大量“不俗”的老师,以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堂多元而“无界”,语文课没有“语言味”,语文课拓展过度。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语文教师要有理想、有童心、有爱心,语文课要有诗意、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的观点。
      郭惠宇老师的报告题为《静待花开春暖——教师专业成长的个人体悟》。他从一个地区,一座学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二次发展论”,所谓“二次发展论”,就是说一名教师,在从业的最初几年,迅速成长到比较成熟,然后就进入高原期,高原期的表现是:重复以前的教学路子,教学效果中等;感觉从同伴那儿学不到更多东西;热情下降,维持基本状态,职业倦怠。这时,教师要开始改变自己,改变思维方式。他提出了自己的做法:一是让学习提升职业品质。比如由试卷引发的考试理论学习,由课件引发的课堂教学追求,由课程引发的阅读兴趣探究。他还特别提出了“教师问题式读书五步法”,他说这是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二是用智慧点亮生命。智慧源于反思,智慧源于效益,智慧源于合作,智慧源于眼光。三是从教研迈向职业幸福。
      邓彤老师的报告题为《超越经验: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径》。他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角度,认为教师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积累经验、囿于经验、超越经验的阶段。在超越经验的阶段邓老师指出,只有少数经验才蕴含真正的学习能量,而有的经验反而成为妨碍教师发展的原因,接着他用美国教育家舒尔曼有关教师发展的四个隐喻来总结应对的方式和策略。一镜子,用以反思我们的实践,比如教育叙事,教学反思。二透镜,用来分析、剖析自我,让隐性的显性化。三窗户,透过窗户看到别人,也让别人看到自己,比如报刊、网络。四投影仪,让更多的人看到,形成团队学习的局面。最后,邓老师在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图景和途径时特别指出,要教学化研究和研究化教学并举,团队化研究和据点化研究共进。
二、同课异构
     1、《江雪》《独坐敬亭山》
      执教者为“郭惠宇语文教育工作室”成员马鞍山市湖东路二小葛琼老师,马鞍山外国语学校高雪玉老师,马鞍山二中周文福老师。三堂课展示了三位老师不凡的功力。我姑且用“智慧”“包容”和“大气”来形容。
      葛老师的智慧表现在:巧妙落实基本功,识记和理解并重,既有经验的巩固,也有新思考的启迪;讲究技巧和方法,通过“三读”,引导学生读出音律美,读出画面美,读出情感美;激发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由诗歌想象画面,由此诗联想到诗人的其他诗作。瑕疵是,黑板上的简笔画可由师生共同完成,并不断修改、完善,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完成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解。
      高老师的课以“抓感受,述画面;品语句,析情感;观背景,比心境”为脉络,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其“包容”在于不论学生对多少,均给学生机会,给学生肯定,并共同探讨,还以自己的示范带动学生欣赏。不足之处是有时硬了一点。
      周老师课的“大气”,在于“明背景,探意蕴;理诗脉,教技法;广引述,拓眼界;巧迁移,激志趣”的鲜明节奏。在于在探究意蕴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美的深层探求的欲望。在于把诗歌赏析的方法巧妙地穿插其间,并通过自己独到的感悟以及即兴创作打开了学生探求美的窗户。
2、《最后一片叶子》
     执教者为芜湖市镜湖小学校长安徽省特级教师唐晓俐老师,芜湖市第十二中张晋老师,芜湖市繁昌一中黄昌龙老师。我姑且用“精美”“灵动”和“朴实”来形容。
三、自由论坛
      论坛时间安排在23日晚8:00。由于下了一场小雨,6点半在马鞍山二中食堂吃过晚餐后,很多老师赶回宾馆了。我赶到时,有师大文学院的夏老师、张老师,和县的马老师,马鞍山二中的几位老师,陆陆续续一共来了二十来位老师,大家自由漫谈,从新课改到教学法的探讨,从专家报告到观摩课的感受,从语文课堂效率到马鞍山二中语文组,从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到语文教学的专业技艺,从经典作品的阅读到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自由,活泼,热烈。
      整个会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与评价相结合,真是受益颇丰。
四、随感 
      1、一位名师和一个团队。听邓彤老师和郭惠宇老师的报告(观摩课),都是第三次了,每听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他们一个从宣城走到上海,一个在马鞍山落地生花,相同的是,两位名师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是思想引领着他们在前进,而且都走到了全国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前沿!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自己前进的途中,带动着一大批人,形成一个又一个团队,而且这团队在前进中互相砥砺,互相推动,不断发展壮大!靠单打独斗,注定走不远。
       2、一个追求和一贯坚持。邓彤老师是从90年代开始浸淫选修课《红楼梦》的,郭惠宇老师也是从90年代研究考试开始的教研,他们这一开始就没有停下来,而且每一个成功都成为下一站的起点。马鞍山二中汪校长的追求是让学校成为全国一流名校,而他和他的团队就是这样全力以赴的!汪校长的经历和我们汉夫校长相似,致力于办学也一致,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也相同。
       3、精神引领和物质基础。哲学上说物质第一,精神第二,而对今天的教师而言,应该说精神第一,物质第二。当然这个说法的前提是物质已经能保证教师安心教育教学。比如野中的优良传统,按教研组外出交流,派老师到各地参加学习交流,这些是精神引领第一,物质保障(有限而有效的经费)第二。再比如乌以风教育教学奖的设置也是,还有青年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也是。比如上次朱校长及时在大会上口头表扬了数学解题大赛获奖的老师和市优质课比赛获奖的老师,我想,就像学校自己举行的教学比赛一样,可以出一期简报或者在网站挂一个悬浮窗口,可以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使精神第一和物质第二完好结合。
       一个能受到引导不断学习的老师是真正幸福的老师!感谢学校提供的外出学习机会!
文字:葛徐栋图片:
编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