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长三角行知行结对学校”签约活动汇报

文章来源: 野寨中学高一年级部    发布时间: 2013-05-06 09:32:36    浏览量: 3814
 一、活动安排
      4月9日清晨,林斗宏副校长率领汪和平和邱伟两位老师从潜山出发,经过一天的颠簸,于当晚六点到达杭州。4月10日上午参观了杭州市行知中学并参加“长三角行知行结对学校”签约仪式。在林校长的学生和野中校友的安排下,我们三人还参观了嘉兴一中,与嘉兴一中领导老师进行友好地交流。
二、结对活动简介
      为切实贯彻落实2010年3月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上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达成的数字教育资源合作建设协议精神,更好地在长三角地区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跨地区战略性协作,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共建、共享、共赢机制,实现长三角教育的联动发展,杭州市行知中学、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温州四中和野寨中学经友好协商而自愿结成“长三角结对学校”,团队Logo是“长三角行知行”,这是长三角教育联动第三批结对活动。
三、协议内容:
(一)结对合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在数字资源方面互通有无,并进行共建共享,积极进行包括人员互访等在内各种线上或线下的教研及教学交流活动,努力发挥各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促进长三角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为推动长三角教育联动、提升长三角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二)结对合作的项目
       本次结对合作共包含以下四个项目:
     (1)依托中国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的结对交流活动;
     (2)合作编制优秀教学课例;
     (3)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4)开展其他形式的特色合作项目。
(三)结对合作的主要内容
(1)依托中国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开展结对活动
      中国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网站域名为:www.YRDedu.com或www.YRDedu.cn。结对学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网站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在结对学校之间广泛开展网络教研、互动评课、远程培训、网上听课、远程课堂教学等线上交流活动,促进结对学校师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教研的能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积极组织并推动学校全体人员学习和利用该网站开展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在轮值组长学校的主持或组织下通过网站在结对学校师生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研讨。在学校师生之间、学校管理层之间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过程拍成照片或视频,放到网站上进行展示交流。
(2)合作编制优秀教学课例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及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合作开发优秀教学课例,免费提供给江、浙、皖、沪中小学教师使用,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服务。
结对学校所有成员共同合作每年至少推出三节以上的优秀教学课例。编制完成后,提交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进行评比并正式出版,并在四省市共同推广应用。
(3)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结对学校在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建设、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每年设计并完成一个以上的由所有结对学校参与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并由轮值组长学校牵头总结和上报相关项目的数字材料上传到中国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进行呈现与共享,并由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进行年度评比。2013年7月前完成第一个项目。
       结对学校通过参与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典型案例项目,促进四省市数字化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并在长三角及全国范围内辐射典型案例学校的先进经验,从一定的高度引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4)开展其他形式的特色合作项目
       立足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依托中国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结对学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借助信息化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特色自创活动,并注意吸引其他非结对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的参与,将结对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辐射应用,通过网络化的教育帮扶和资源共享,切实推进三省一市区域内及区域间的教育均衡。
       2013年结对学校完成10篇以上的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及教研的经验总结文章。
(四)结对合作的保障措施
(1)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结对学校应就结对工作建立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各自学校的校长或分管校长组成,轮值组长学校的校长或分管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负责结对学校的活动计划的制订、合作共享重大项目和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合作学校的项目负责人组成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设在轮值组长学校。组长学校采取轮值制,由结对成员学校轮流担任,每届任期一年。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各校制订年度工作计划以及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等教育信息化专项计划时,结对学校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定期进行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各自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在资源共建共享和推广应用中做到相互通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确保结对学校在最优特色、最高质量的资源上实现合作共享,充分体现长三角合作的意义和效益。
(3)建立人员互访机制。结对学校每年不定期召开2-3次项目领导小组和相关人员碰头会,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商谈深入合作相关事宜,确定重大合作建设项目,并制订合作研究、开发、推广资源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建立校际学习交流和考察的机制,委派相关人员相互学习和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策略。
(4)建立联合培训和研究机制。结对学校利用各自特色资源,共同合作开展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研究,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四、参观杭州市行知中学
       4月10日上午,我们来到杭州市行知中学,杭州市行知中学建校于一九九六年,是杭州市唯一一所以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命名的公办初级中学。学校现有三个年级21个教学班,73名教职员工,823名学生。行知中学坚持小班化教学,是杭州市足球特色学校。
       本次结对仪式的承办方杭州市行知中学热情地接待了各校的领导、负责人。首先校长带领大家参观了学校及各项硬件设施,包括多功能教室、网络中心机房、书法教室、美术教室、微格教室等,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各校领导们探讨了各自学校的发展进程、小班化教学情况等,就可参考的硬件配备提出了相关问题,如资金配置、人员培训等。学校信息化校园负责人池长征老师给予了详细的解答。由于区域间发展的不同,本次结对的学校间也略有差距,由此确立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结对原则。
       最后的签约仪式上,池长征老师介绍了签约情况,行知中学陈葭璐校长就未来活动的方案提出意见,各校达成共识。会后大家依旧热烈地探讨、展望未来结对的景象,对此次网络结对的长期合作充满了信心。
五、访问嘉兴一中
      
嘉兴市第一中学以历史悠久、名师众多、人才辈出而著称,其前身嘉兴府学堂创办于1902年。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迁进了位于南湖之畔、占地158亩的新校园。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7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省名师培养人选2人,省教坛新秀7人,“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项目”培养对象2人,嘉兴市第五批专业技术培养人选6人,嘉兴市名校长1人,嘉兴市名教师9人,嘉兴市学科带头人12人、市属级学科带头人25人。高级教师83人,一级教师77人。现有50个班级,2465名学生。
       学校自创办以来,培养学生四万余人,校友遍布全国各地、世界各洲。他们中有:辛亥革命时期著名人士范古农、褚辅成,文史界知名学者钱玄同、朱希祖,教育家张印通,著名文学家、作家沈雁冰(茅盾)、郁达夫、查良镛(金庸),著名书画家陆维钊,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褚葆一、盛庆王来,原国家安全部部长凌云(吴沛霖),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原国家经贸部副部长沈觉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江西省省长黄智权等。中国科学院院士汪胡桢、张钟俊、丁舜年、陶诗言、程裕琪、屠守锷,中国工程院院士屠善澄、吴祖垲、吴澄、沈世钊、潘君骅等。群星璀璨,令人瞩目,实乃嘉兴一中教育的丰硕成果。
六、活动感想
1、搭建平台
      本次结对四所学校,一所初中,一所完中,两所高中,除我们学校外,两所在浙江、一所在上海。签约活动期中,学校领导们认真讨论了线上交流与线下活动的意向,杭州行知中学价值150万元的主服务器实现万兆接入,千兆到教师办公桌面,保证互联互通;学校的微格教室和自动录播系统保证网上听课与评课活动的有效开展,行知中学答应为我校师生开放他们的电子图书馆。几所学校领导特别强调要建立校际学习交流和考察的机制,委派相关人员相互学习和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策略。
      行知中学还与德国石荷州圣彼得奥丁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这是一个更宽广的平台。
2、两地差别
      此次活动在友好坦诚的氛围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习,感受两地差距很明显。
      在教育装备方面。杭州行知中学校园占地虽小,但非常精致,学校体育多媒体系统、书法教室、美术教室、微格教室、室内体育馆等等,每个教室配有电子白板。
      在教育理念方面。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天都有一节活动课,加上大课间操时间是一小时。
      在课程改革方面,减少必修课程,增加省编、地方和校本等选修课程,为推行地方教材编写,嘉兴市拿出500万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在教育发展方面。充分体现了政府职能,政府在不断地推进学校硬件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政府有很多专项资金进行推动,是政府要学校发展。内地的学校是自谋发展、自谋出路,甚至将学校看成赢利性单位来索取。
3、文化气息
       嘉兴一中出了那么多的名校友,让人震撼,两天的参观与思考,我认为这与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一位老乡说,历代的嘉兴府志叠起来有一米多高,比如有《嘉兴府志》(两淮马裕家藏本)三十二卷、(清)许瑶光等修《嘉兴府志》清光绪4年(1878)刻本、劉應鈳, 沈堯中等修的《嘉興府志》等等。
       杭州嘉兴两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文化符号与元素,洋溢着文化气息,签约活动结束后,杭州行知中学在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弄堂里”招待我们,这里不仅有原汁原味的地方菜,更是一个杭州民俗博物馆,大堂陈列着小店自己的杂志,墙上、角落里随处可见反映弄堂生活的文物,用筷子夹起回忆,从味到家,品味美味佳肴,重返如歌旧时光,物质与精神享受变得如此简单!
4、一点启示
      尽管两地差异较大,但沿海地区走过的发展道路以及今天所见到的成就,也许就是我们即将经历的和实现的。在与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教育改革的推进,老师们用得更顺手。教师是实践者,课堂教学面貌必然会发生改变。比如沿海地区已经由投影系统升级为电子白板了,教师在课改过程中承担了大量的课题实验任务,也不觉得累,而且乐此不疲,自得其乐。教书育人完全是一种自我奉献,昂扬振奋。我提议老师们多参加一些教研活动,积极学习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技术与本领一旦掌握就会终身受用,好比开车,以前看到别人开车好羡慕,现在我也会了,感觉是不一样的。
文字:汪和平图片:
编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