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大赛认识 坚定科技教育信心

文章来源: 物理教研组    发布时间: 2013-04-19 14:32:41    浏览量: 2881
     ——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汇报材料
     我于2013年3月29日到31日带学生参加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以下简称“省赛”)。此次我校有两项作品参加比赛,分别是由我辅导的,高二(11)班学生程奕完成的科技竞赛作品《对四道高中物理习题的探讨》和由我辅导起草完成的科技实践活动《野寨中学低碳校园创建报告》。安庆市共有12件作品参加省赛。
参赛历程
1、竞赛作品的形成经历了市赛、修改完善、网络申报、制作展板、决赛问辩等环节。
      去年10月,我偶然发现一道物理试题有问题,于是就开始安排程奕这位学生在课本和教辅上寻找还有哪些试题有问题,经过1个月努力,一共发现4道有问题的物理试题。经过整理,形成《对四道物理习题的探讨》一文,上交到县科协参加2013年安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以下简称“市赛”)。
      去年腊月十八,我接到市科协吴雁部长电话,说这个作品可以参加省赛,但是需要进一步打磨,她把我引荐给安庆师范学院的王其申教授,在王教授的指导下,我在寒假将文章进一步打磨,于正月初十交到市科协。其间,还将学生及其父母的相关信息也传给了市科协。
开学后,获得省科协的授权号,在指定网站注册,完成网上申报。同时设计展板内容,由市科协统一制作展板,用于决赛展出。
      3月29日,到合肥陆军军官学院参加决赛,决赛中学生与老师分开,采用封闭问辩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奖次,遗憾的是,我们的作品没有获奖。
2、科技实践活动的形成相比较竞赛作品比较简单,只经历了市赛和网络申报两个环节。
      市赛通知下发后,县科协戴国胜副主席建议我们学校上交一项科技实践活动,以填补我们县的空白。而去年9月份,我正在在为学校准备国际生态学校的申报材料。在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学校的低碳校园建设比较符合科技实践活动要求,于是,就将我们学校低碳校园创建的一些做法系统按照科技实践活动的要求整理成一份近两万字的材料上交县科协参加市赛。等到今年3月份,开始网络申报竞赛作品的时候,市科协吴雁部长打电话告诉我,我们的科技实践活动获得市一等奖,可以参加省赛。在获得省科协的授权号后,我完成了网上注册申报,然后直接参加省赛展示,获得省二等奖。。
二、参赛体会
      此次比赛是我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三年来成绩最好的一次,以前都是止步于市赛。这次比赛由希望也有失望,有欢乐也有痛苦,有辛苦也有幸福。体验的是比赛,收获的是成长。
1、结识了不少名师。在作品的形成过程中得到了安庆师范学院的王其申教授的指点,王其申教授1947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在是安师院硕士生导师。在参赛的过程中,遇到太湖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李昭平和枞阳中学化学特级教师董宝平。李昭平老师从教30多年,发表文章500余篇,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董宝平老师发表文章30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研究顺利结题并获省一等奖,出版专著3部。这些名师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让我为之震撼。
2、深化了对教研的认识。在王其申教授的指导下,不断的完善论文,对如何规范、科学的撰写论文有进一步认识。教研不能简单的满足于总结经验,总结经验更就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重新学习教育理论,用理论反思教学,从经验实践走向科学实践,从而总结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以自己的教学个性类型为条件,系统反思整合,再生成自己的理论,这应该是教研的很好途径。
3、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教育大有可为。从名师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教育是事业,应该有远大的价值追求,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可以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这座山就是我的奋斗方向和人生梦想。教师只有适当梳理与调整职业价值取向,关心工作本身比关注工作带来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更让你有充实和安全感。作为农村中学教师,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与别人比较物质财富,而应该把作为最好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样才能够领略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文字:徐 维图片:
编辑: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