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201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AKJT2011-31号

文章来源: 政教处    发布时间: 2012-06-28 16:22:16    浏览量: 4350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示范高中学校德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实施方案
课题组
一、本课题研究的项目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示范高中学校德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AKJT2011-31)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德育论
        德育论是研究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理论。研究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影响,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在当代,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它以形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德育论的研究范围包括: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任务和内容、过程和原则、途径和方法等。常用研究方法有:调查、观察、实验、个案研究、资料研究等。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学生世界观、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并对这一形成和发展进行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它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德育的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德育的方法等。
2、德育原理
      (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原理:知、情、意、行统一发展原理即要求教师在做德育工作时,既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得到协调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知、情、意、行是品德结构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学生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原理:教育与自我教育教育相统一原理即要求教师在做德育工作时,既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只有把教育者有意识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学生任何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将外在道德要求不断内化为自我要求,与原有道德水平形成矛盾,并在外部因素的积极影响下使内部矛盾斗争不断向积极方面转化的结果。这决定了德育过程必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
       (3)系统有序、分层递进的原理:系统有序、分层递进的原理即要求做德育工作必须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有序地分层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思想品德。这是因为:首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可能不一致,这要求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特点、作用,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使德育工作系统而有序地进行。其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阶段性,这要求教育者必须考虑学生各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分层有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学生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要求的多层次性,使得同一范畴的德育活动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反复进行,这也决定了德育工作必须系统规划、分层有序地推进。
    (4)集体教育原理:集体教育原理即要求教师在做德育工作时,要依靠集体,通过集体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首先,集体主义教育是我们社会主义德育的重要内容,而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品德的重要手段。其次,活动和交往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校中,学生有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活动和交往大多以班级、团队、学生会等为单位进行,这些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这些集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老师理解德育原理、原则、目标、方法;了解学校德育课程的目标、类别、特点、问题与发展;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根据学生的思想发展状态有效的选择德育课程,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建立同侪互助平台,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德育工作者的能力与水平,优化学生意志品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共思想保证和信念支持。进一步研究我们已经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德育课程,从实践操作中探索经验与理论,优化德育课程。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校德育课程的实践与索:
        第一、学校德育课程目标研究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中学德育课程目标的制定理念,研究农村省示范中学德育课程目标的准确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目标,倡导公民教育,回归生活,调整内容,构建合理的德育课程目标体系,体现德育目标的多元性,贴近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第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研究
        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本课题结合学校多来一贯开展的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研究德育活动与课程的必要性、有效性;研究学生接受德育课程的意愿;研究德育课程与活动的教育意义与效果。研究学校德育的困境及对策、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德育课程改革的情感内涵、德育的实效性、主体性德育、德育模式、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等方面。
         第三、学校德育课程实施方法研究
         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提高德育有效性的突破口,把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根本途径,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课内外各种生动有益的活动之中,构建回归生的德育,不断优化德育实施过程与方法,使德育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第四、学校德育课程发展评价研究
对德育课程目标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要把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改进德育课程目标的根本,德育课程及其实施要精益求精,与世俱进。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们拟采用以下方法开展课题研究: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访谈法。
六、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对德育课程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始于1960年代的西方国家,到80年代,德育课程已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对德育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早期的德育著作和教材都没有对德育课程进行专题研究。例如,影响比较大的德育原理教材,像胡守主编的《德育原理》、华中师大等六院校编写的《德育学》、鲁洁与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胡厚福的《德育学原理》、黄向阳的《德育原理》等,都没有对德育课程进行探讨。到了20世纪90年代,德育课程才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入学者的研究视域,一些德育著作开始列专章论述此问题,如魏贤超著的《现代德育原理》、戚万学等著的《现代德育论》、班华主编的《现代德育论》、檀传宝著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朱小蔓主编的《中小学德育专题》等都有德育课程的专章内容。而同时代,有关德育课程的专门著作和理论研究文章日益增多,探讨范围之广、理论研究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
        本课题组将在认真总结农村省示范中学实施德育课程的经验,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一些适合本校实际、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德育课程及其实施方案,丰富和发展德育课程理论与实践。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本课题负责人程后生老师为野寨中学政治教育处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主管学校德育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学生德育活动,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有丰富经验。参加国家级课题《贫困山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技巧研究》,主持撰写结题报告,该报告获安庆市教学论文一等奖;参加省级课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课题已结题且获省一等奖;参加课题《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该课题已结题;课题组汪和平老师主持《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已结题。课题组大多数老师都有从事课题研究的经历,且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有丰富的德育经验。
         2、资料准备
        ①胡守,《德育原理》,
       ②华中师大等六院校,《德育学》
       ③鲁洁与王逢贤,《德育新论》
       ④胡厚福,《德育学原理》
       ⑤黄向阳,《德育原理》
       ⑥魏贤超,《现代德育原理》
       ⑦戚万学,《现代德育论》
       ⑧班华,《现代德育论》
       ⑨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⑩朱小蔓主编的《中小学德育专题》
       另外,还有期刊《人民教育》、《班主任》、《班主任之友》、《中国德育》、《教育艺术》、《教育文汇》、《教育学报》等。
3、外部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老师已连续多年分别赴上海、上海大同中学、南京师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大连等参加班主任工作培训,先后与杨启亮、张万祥、陈玉锟、冯恩红、田恒平等一批国内知名教育专家面对面地交流,而且野寨中学将每年组织一次类似的培训活动,每两年一次教育组学习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老师的科研能力。 
4、科研手段:
         立足学校实际和自身工作,系统学习德育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5、经费保证
         野寨中学为课题研究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费、会议费、活动经费。
6、现有成果
         课题组成员在以往实施的德育课程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这些是开展课题研究的良好素材。
八、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1月)开题。
        吸纳大多数老师参加课题组,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开题会议。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与方向,课题组分工。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3月)小组学习与研究。
       本阶段主要是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总结德育活动经验。
       学习心得交流,召开课题组成员大会,讨论与研究相关问题。
       阶段成果: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教育案例。
第三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整理研究成果。
         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确定研究成果,编印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结题推广。
        将课题成果呈报市教研室,申请结题。
        召开课题组成员大会,宣传、学习课研究成果,自觉运用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德育课程实践。
        将课题在全校进行宣传介绍,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九、课题组组成人员及分工
姓名 主要负责课题工作
程后生 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课题方案设计,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
杨华满 汪庆 课题实施过程的工作统筹
陈青林 程海杰 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工作,课程目标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内容与评价工作。
董文赟 汪和平 徐有三 案例与资料的整理工作;
陈挺进 邱伟 资料收集工作
严鹏   王杰成 法制讲座的内容、目标、评价
程林   汪姣婷 校运动会的过程、目标、评价
徐维 案例的撰写指导工作
李和新 案例研究与撰写工作
宋曰中 值周班活动过程、目标、评价
叶婉 文化艺术节的过程、目标与评价
李华生 “让生命充满爱”的过程、目标、评价
徐仁和 消防演练的过程、目标、评价
黄光中 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目标、评价
文字:佚名图片:
编辑:审核: